• 0点赞

  • 0收藏

首页 > 追格知识库 > 经济学,最强思考工具:想掌握商业底层逻辑,要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

《经济学,最强思考工具:想掌握商业底层逻辑,要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》封面

内容简介

★全球畅销逾四十年,史丹佛等上百院校指定通识教材★

经济学——思考商业底层逻辑的最强工具!

职涯进化、商场求胜、投资获利、不犯错上当必备

★名师亲授,帮你换个经济学脑袋——

学经济学家看清问题,想对方法、找最佳答案

身处商业社会,你必须看清钱哪裡来、交易怎么达成、企业如何运作;搞懂財经新闻怎么读、经济政策怎样分析;经济学就是搞懂商业底层逻辑的唯一利器。

《经济学,最强思考工具》正是教你学会、活用经济学,再也不怕经济学的救星。与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,本 从教你思考入手,避开繁複的公式,透过深入浅出和饶有趣味的图文,將日常生活中纷乱繁杂、看似毫无关联的社会现象,和一套完整的经济学思维架构结合,展示出「经济学想像力」。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.诺斯所说:「经济学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种思考方式」,本书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,从而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。

本书是为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撰 的一部「一学期经济学」教材,不仅在英语世界普遍获得认同,同时被翻译成简体中文、日文、俄文、保加利亚文、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,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一部標竿著作。使用院校包括:史丹佛大学、西雅图大学、密西根大学、纽约大学、纽约州立大学、北加大、西安大略大学等数百所院校。

经济学入门16堂课,让我们思考、抉择、行动,有了参考依據:

★要选A机会或B机会,你要考量什么?

【机会成本】→某项行为的成本是人们赋予「次优机会」的价值,你选择A,付出的代价就是次优机会B。

★要生产甲商品或乙商品,该如何抉择?

【比较利益】→人们从事自认为有「比较利益」的活动。某些产品和服务亲自生产的成本太高,就不自己做,而藉由交换获取。

★为什么颱风天菜价上涨,还是有人要买?

【需求价格弹性】→有些消费者对新鲜蔬菜特別偏好、需求高,无法以其他食材替代,因此需求弹性小。

★新闻裡「商品过剩大清仓」,是什么意思?

【供给与需求】→买方和卖方的计画不协调,供给量大於需求量时,就会發生过剩,市场价格会倾向於下降。

★怎么知道国家经济是「强劲」还是「疲弱」?

【GDP】→衡量一国的整体绩效的工具,亦即该国在一年內所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,可以説明经济总体运作的好坏。

想看懂商业底层逻辑,从升级经济学脑袋开始。《经济学,最强思考工具》带你入门,逐步洞悉商业世界的真实运作,走对职场求胜、商场获利、財富自由之路。

作者简介

保罗.海恩(PaulHeyne,原版作者,1931-2000)

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杰出讲师。他是大学经济学教育的改革者,终生致力於改变僵化刻板的教学方式,被誉为美国「近25年来最优秀的经济学教育工作者」之一。本为其代表作,在全球享有盛誉。

彼得.勃特克(PeterBoettke,修订版作者)

乔治.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,同时担任詹姆斯.布坎南政治经济中心副主任、美国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。

大卫.普雷契特科(DavidPrychitko,修订版作者)

北密西根大学经济学教授。

目录

Contents
封面
书名页
推荐序|经济学教材的革命 道格拉斯.诺斯
推荐序|以经济学之眼看大千世界 杨少强
导读|教会你用经济学家的想法思考 刘瑞华
前言
第1章 经济学的思考方式
1.1|认识秩序
1.2|社会协调的重要性
1.3|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
1.4|智力工具:经济学家的技能
1.5|藉由协调进行合作
1.6|交通號誌
1.7|遊戏规则
1.8|产权作为遊戏规则
1.9|经济学理论的偏颇:缺点还是优点
1.10|偏颇还是结论
1.11|没有理论就是糟糕的理论
●本章回顾
第2章 效率、交换与比较利益
2.1|好货和劣品
2.2|对物质財富的误解
2.3|贸易创造財富
2.4|值不值得?效率与价值
2.5|学会权衡:比较生产的机会成本
2.6|从专业化和交换中获利
2.7|为什么要专业化
2.8|从人际贸易到国际贸易,再到人际贸易
2.9|交易成本
2.10|降低交易成本的激励:中间人
2.11|中间人创造资讯
2.12|市场作为發现过程
2.13|一窥全貌:对於经济成长的初次思考
2.14|寻求一个解释
2.15|鼓励专业化和交换的规则的演进
●本章回顾
第3章 无处不在的替代:需求的概念
3.1|关於所谓的「需要」
3.2|边际价值
3.3|分岔路口:日常选择就是边际选择
3.4|需求曲线
3.5|需求法则
3.6|需求和需求量
3.7|需求自身也会变
3.8|任何事物都依赖於其他事物
3.9|通货膨胀导致的错觉
3.10|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
3.11|需求的价格弹性
3.12|对弹性的思考
3.13|弹性与总收入
3.14|对垂直需求的误解
3.15|需求应当扮演何种角色
3.16|只有钱重要吗?货幣成本、其他成本和经济计算
●本章回顾
第4章 成本和选择:供给的概念
4.1|对机会成本的複习
4.2|成本和行为,与事物无关
4.3|我现在该做什么?「沉没成本」的无关性
4.4|生产者的成本作为机会成本
4.5|边际机会成本
4.6|成本和供给
4.7|供给曲线
4.8|供给自身也会变
4.9|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
4.10|志愿役制度的成本
4.11|供给的价格弹性
4.12|用成本论证正当性
●本章回顾
第5章 供给与需求:协调的过程
5.1|市场是计画协调的过程
5.2|基本过程
5.3|竞爭、合作与市场结清
5.4|改变市场条件
5.5|理解自由市场价格
5.6|中央计画和知识问题
5.7|产权和制度
5.8|延伸阅读:货幣和利息的协调作用
●本章回顾
第6章 无意的後果:供需规律的更多应用
6.1|自然灾害时供需的迷思
6.2|天灾發生时供需的协调
6.3|限价的衝动
6.4|价格固定时的竞爭
6.5|恰当的与不恰当的讯號
6.6|想在城裡找公寓?看讣闻吧
6.7|烈酒、烈性毒品:犯罪的诱因
6.8|脱脂牛奶、全脂牛奶和「牛奶黑帮」
6.9|价格下限与产量过剩
6.10|供给、需求和最低工资
6.11|奴隶贸易再次全球化
6.12|高价的体育、廉价的诗歌:该怪谁
6.13|成本决定价格吗?
6.14|「退学者」發行了他们的第一张CD唱片
6.15|「山裡有黄金!」那又怎么样
6.16|甚至连屠夫都没这个胆子
6.17|为什么医院裡换个便盆都这么贵
6.18|延伸阅读:正確地表示经济问题
●本章回顾
第7章 利润与亏损
7.1|工资、租金和利息:合约事先確定的所得
7.2|利润:可正可负的所得
7.3|计算利润:哪些东西应该计入成本
7.4|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比较
7.5|不確定性:利润的必要条件
7.6|企业家
7.7|作为剩餘拥有者的企业家
7.8|非营利机构
7.9|企业家精神与市场过程
7.10|只碰运气?
7.11|利润与亏损作为协调的讯號:货幣计量的作用
7.12|小心专家
7.13|延伸阅读:期货市场上的获利
●本章回顾
第8章 询价
8.1|定价的流行理论
8.2|艾德‧赛克登场
8.3|净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则
8.4|边际收益的概念
8.5|为什么边际收益会低於价格?
8.6|让边际收益等於边际成本
8.7|那些空位呢?
8.8|差別定价者的困境
8.9|学校作为询价者
8.10|差別定价的策略
8.11|艾德.赛克找到了办法
8.12|不满情绪与「合理化」辩解
8.13|午餐价和晚餐价
8.14|重新思考成本加成
●本章回顾
第9章 竞爭与政府政策
9.1|竞爭作为一个过程
9.2|竞爭的压力
9.3|控制竞爭
9.4|对竞爭的限制
9.5|对於核心资源的竞爭:100万美元的计程车执照
9.6|竞爭和財产权
9.7|政府政策的矛盾性
9.8|低於成本销售
9.9|什么是適当的成本
9.10|「掠夺者」和竞爭
9.11|价格管制
9.12|「反托拉斯」政策
9.13|解释和应用
9.14|垂直购併限制:竞爭或反竞爭
9.15|不同的观点
9.16|关於竞爭政策的评估
●本章回顾
第10章 外部性与衝突的权利
10.1|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
10.2|无法十全十美
10.3|协商
10.4|藉由裁定减少外部性
10.5|抱怨的屋主
10.6|先例的重要性
10.7|剧烈变化带来的问题
10.8|透过立法减少外部性
10.9|把成本降到最低
10.10|另一种办法:徵收排放税
10.11|污染许可证
10.12|效率和公平
10.13|泡泡法
10.14|权利和污染带来的社会问题
10.15|交通壅塞是一种外部性
●本章回顾
第11章 市场与政府
11.1|私人还是公共
11.2|竞爭和个人主义
11.3|经济理论和政府行为
11.4|採取强制的权利
11.5|政府是必要的吗
11.6|排除不付钱的人
11.7|搭便车问题
11.8|正外部性和搭便车
11.9|法律和秩序
11.10|国防
11.11|道路和学校
11.12|所得重分配
11.13|自愿交易的管制
11.14|政府和公共利益
11.15|资讯和民主政府
11.16|民选官员的利益
11.17|集中效益,分散成本
11.18|正外部性和政府政策
11.19|人们如何界定公共利益
11.20|囚徒困境
11.21|政治制度的局限
●本章回顾
第12章 所得分配
12.1|供给者和需求者
12.2|资本和人力资源
12.3|人力资本与投资
12.4|产权与所得
12.5|实际权利、法律权利及道德权利
12.6|预期与投资
12.7|人还是机器
12.8|对生产性服务的衍生需求
12.9|谁与谁竞爭
12.10|工会和竞爭
12.11|贫困和不平等
12.12|为何不平等越演越烈
12.13|所得重分配
12.14|改变规则与社会合作
●本章回顾
第13章 衡量经济体系的整体绩效
13.1|国內生产毛额
13.2|GDP还是GNP
13.3|GDP作为国內经济创造的总所得
13.4|GDP衡量的並非经济体系中的所有购买支出
13.5|GDP作为总附加价值
13.6|附加价值是否总是正的
13.7|零星问题:未出售的存货和二手货
13.8|总量波动
13.9|失业和未就业
13.10|就业、未就业和失业
13.11|劳动力市场中的决策
13.12|失业和经济衰退
13.13|通货膨胀
13.14|1960年以来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
13.15|什么导致总量波动
13.16|延伸阅读:国民所得统计的局限
●本章回顾
第14章 货幣
14.1|货幣的演化
14.2|法定货幣的故事
14.3|当今货幣的性质
14.4|市面上有多少货幣
14.5|信用和信任
14.6|受管制的银行: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
14.7|存款扩张与货幣创造
14.8|美国联准会作为监督者和规则实施者
14.9|联准会的工具
14.10|贴现率
14.11|公开市场操作
14.12|货幣均衡
14.13|但是是谁真正做主呢
14.14|延伸阅读:那么黄金呢
●本章回顾
第15章 经济绩效和真实世界中的政治
15.1|经济大萧条
15.2|经济衰退期间究竟会發生什么
15.3|一连串错误
15.4|贷款与协调:自由市场的储蓄和投资
15.5|贷款与失调:不可持续的繁荣
15.6|萧条即修正
15.7|货幣政策何时有效
15.8|財政政策
15.9|掌握好时机的必要性
15.10|联邦预算作为一种政策工具
15.11|任期和政治
15.12|无限度的赤字
15.13|为什么不是各级政府都如此
15.14|自由裁量和规则
15.15|谁掌权
15.16|2008年金融危机
●本章回顾
第16章 国家的財富:全球化与经济成长
16.1|谁富,谁穷
16.2|历史记录
16.3|经济成长的源泉
16.4|外国投资
16.5|人力资本
16.6|石油来自我们的头脑
16.7|经济自由指数
16.8|私有产权的發展力
16.9|综观亚洲
16.10|亚洲之外
16.11|跨国GDP比较的难处
16.12|全球化及其不满
16.13|公眾意见的力量
16.14|特殊利益的力量
16.15|外包的爭论:脱口秀还是分析
●本章回顾
後记|经济学家知道什么
问题与討论
重要词彙
版权页
······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提供的文章、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微信:bandu2000删除。如遇到下载链接失效,或者其他问题,请加微信:bandu2000客服看到信息会第一时间处理,更新链接或者补发。 谢谢理解!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在此浏览器中保留我的姓名、邮箱和网站

评论信息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