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0点赞

  • 0收藏

首页 > 追格知识库 > 画外音:当代华语片影人对谈录

《画外音:当代华语片影人对谈录》封面

内容简介

知名华语电影研究学者白睿文从2000年代初即开始进行文化口述历史访谈计画,时间已长达二十餘年。这21世纪的头二十年间,华语电影产业经历了剧烈的转向,跨越时代的华语片影人访谈,正巧抓住了当下华语电影多元、活跃的样貌。

《画外音:当代华语片影人对谈录》一共收录二十二篇採访纪录,除了艺术片以外,对新形態的商业片也有所关注;除了电影导演以外,包含编剧、製片人、演员等不同专业也涵盖其中;代表不同历史背景的影人、表现少数民族的影人和女性影人,在访谈中呈现多元的艺术生態;华语电影的全球化趋势亦透过具有国际背景的影人对谈具体展露。

中共分为五大面向,「台湾电影的黄金时代」中访谈张永祥、石雋、钟玲;「中国电影面面观」中访谈谢飞、芦苇、胡玫、冯小刚以及郭帆、龚格尔、阿鯤;「光影的独立精神」访谈娄燁、万玛才旦、范俭、杜海滨、独立电影论壇(王我、赵珣、徐辛、朱日坤)、杨弋枢、邱炯炯;「从台湾新电影到新类型」访谈焦雄屏、蔡明亮、李耀华;「国际背景‧华语电影」则访谈陈冲、伍仕贤、陈骏霖、阮凤仪等,合计共二十七位影人,期能在记录华语电影的眾声喧哗与起落浮沉之外,也为日後的研究者提供电影人的自身说法。

本书为「白睿文访谈录」系列书之第三本,该系列收录白睿文多年来访问华文世界影人、作家与文化人的访谈精华,第一本为《电影的口音:贾樟柯谈贾樟柯》;第二本为《丑角登场:崔子恩的酷儿影像》,预计將陆续出版:《字裡行间:华语作家对谈录》、《历史和记忆的边缘:吴文光与民间记忆计画》各书。

作者简介

白睿文(MichaelBerry)

1974年於美国芝加哥出生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博士。现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磯分校(UCLA)亚洲语言文化教授兼任中国研究中心主任,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华语文学、电影、流行文化和翻译学。

著作包括《光影言语: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》、《痛史:现代华语文学与电影的历史创伤》、《乡关何处: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》、《煮海时光:侯孝贤的光影记忆》、《电影的口音:贾樟柯谈贾樟柯》、《丑角登场:崔子恩的酷儿影像》。编著包括《雾社事件:台湾历史与文化读本》、《重返现代》、DividedLenses:ScreenMemoriesofWarinEastAsia。

中英译作包括王安忆《长恨歌》(2008)、叶兆言《一九三七年的爱情》(2003)、余华《活著》(2004)、张大春《我妹妹》与《野孩子》(2000),舞鹤《餘生》(2017)以及方方《武汉日记》(2020)。2009年获得现代语言协会(MLA)最佳翻译奖的荣誉提名,曾担任金马奖评审(2010、2018)、红楼梦奖评审(2012-2018)和香港「鲜浪潮」国际短片展(2013)评审。也曾为《新京报》和「中国电影导演协会」撰写专栏。

目录

总序谈中得来
前言依然在继续
I台湾电影的黄金时代
张永祥:讲故事的人
石雋:武侠传奇
钟玲:重返山岭
II中国电影面面观
谢飞:人文电影的使者
芦苇:解码编剧的祕密
胡玫:从电影到电视剧
冯小刚:从通俗到艺术
郭帆、龚格尔、阿鯤:《流浪地球》与中国的科幻梦
Ⅲ光影的独立精神
娄燁:走进《兰心大剧院》
万玛才旦:藏族电影新视野
范俭:纪录片的道德与实践
杜海滨:走向《1428》
王我、赵珣、徐辛、朱日坤:独立电影论壇
杨弋枢:从「第六代」到「独立社群」
邱炯炯:电影舞台的魔术师
Ⅳ从台湾新电影到新类型
焦雄屏:华语电影的推手
蔡明亮:不散的光影
李耀华:台湾电影的新视野
Ⅴ国际背景‧华语电影
陈冲:重返张爱玲的电影世界
伍仕贤:新型中国商业电影的崛起
陈骏霖:银幕上的台北
阮凤仪:台前幕後的《美国女孩》
······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提供的文章、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微信:bandu2000删除。如遇到下载链接失效,或者其他问题,请加微信:bandu2000客服看到信息会第一时间处理,更新链接或者补发。 谢谢理解!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在此浏览器中保留我的姓名、邮箱和网站

评论信息

TOP